當了20多年外科醫生,48歲的郭偉勝又走上“西醫學中醫”的道路。并不是要否定西醫治療,他只是想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手段,讓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厚厚一摞A4紙裝訂成冊,封口處結實地包了幾層手術膠布,書一側是郭偉勝用藍色圓珠筆寫的“中醫跟師學習筆記”。
因為經常翻閱,邊角已翻起層層向上的厚褶子,“面相”不大好看;打開卻“琳瑯滿目”,紅筆、藍筆、黑筆、鉛筆,白紙上寫滿斑駁的字跡符號。
郭偉勝是河南省中醫院普外二區的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盡管學的是西醫,他深知中西醫結合、中西醫分治是未來的治療手段,“專西醫更懂中醫,用兩種思路來診斷治療效果更好”。
3年前,他報名參加國家第一批西醫學中醫骨干培訓班,通過系統學習中醫基礎理論,他領悟到中醫的博大精深之處。廣博在于無數前輩靠經驗總結的浩瀚經典。精深是因為中醫藥要靈活地辨證論治,所謂“千人千案、一人一方”。
“學中醫就像武俠小說里學內功心法,經方湯訣都要一字一句參悟領會?!?月9日,酷愛武俠小說的郭偉勝說,學起來得有種“不瘋魔不成活”的勁頭。
怎么學?剛做完手術,拿起本子就趕去參加中醫經典誦讀課;跟師上門診,和住培醫師、實習生們坐一起邊聽邊記。
學什么?學老中醫怎么樣望聞問切、學如何把中醫經典和臨床辨證相結合,學習心得悟成了筆記上的“圈圈點點”。
經典常讀常新,抓住點滴時間,398條《傷寒論》經方他能熟練背誦170條。而隨著背誦不斷深入,他又陷入迷惑狀態,把自己的疑惑寫在本上,拿去求教老專家。
“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痹S多臨床上遇到的困難,用中醫思維也許能迎刃而解,郭偉勝解釋,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就是西醫學中醫的典范,她受傳統中醫藥經方啟發,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用于瘧疾治療,有效降低了瘧疾死亡率。
“有時候中醫是思路窮盡后柳暗花明的驚喜?!惫鶄僬f自己的偶像是國醫大師吳咸中院士,吳院士被譽為“中西醫結合的擎旗人”,開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的先河。
外科醫生思維要果斷快速,手起刀落干凈利索;而診斷病情要全面思考,中醫的整體觀又能做鋪墊。擅長西醫外科腹部腫瘤治療,尤其是肝膽胰胃腸道腫瘤治療的郭偉勝在臨床中發現,“西醫針對腫瘤屬性下藥,雖然療效快,但化療的副作用大,中醫就對副作用的拮抗很有效”。
《黃帝內經》提出“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已病防變。臨床用針灸、中藥貼敷等辦法為癌痛患者止痛,不僅能減輕患者痛苦,甚至有助于患者帶瘤生存。郭偉勝說:“這里發揮的就是中醫的‘整體觀’,重在調整陰陽平衡,培植機體扶正抗癌的能力?!?/p>
為鼓勵非中醫類別醫師學習中醫,日前,省衛生健康委召開河南省非中醫類別醫師學習中醫項目推進會,并成立全省非中醫類別醫師學習中醫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西醫學中醫”將在全省范圍內開展。
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張若石說,“西學中”是中西醫結合發展和教育培訓的重要一環,是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壯大中醫藥人才隊伍,強化中西醫協同作用的有益探索。
也許不久的將來,郭偉勝們的“這本筆記”將為全球健康提供“中國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