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科(心病一區、心病二區和CCU病房)為國家臨床重點??疲ㄖ嗅t專業),第二批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重點病種(擴張型心肌?。┙ㄔO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病毒性心肌炎益氣養陰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中醫??品涡牟f作組組長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中醫??撇《拘孕募⊙讌f作組副組長單位,河南省重點中醫???,河南省十大中醫名科,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河南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授權點,河南省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擁有全國及全省著名的中西醫心血管病專家和先進的醫療設備,在心血管病的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突出的療效,挽救了很多危重的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
科室現有醫護人員66人,高級職稱醫師12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7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9人,中醫博士6人,碩士1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人。護理人員39名,其中碩士學歷1人,本科學歷38人;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21人,護師15人,護士1人。已建立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較高的學術團隊,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研修人才、河南省名中醫、河南省高層次人才、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等。中西兼通,在各類心血管疾病的中醫、中西醫結合防治方面取得良好療效。

醫療設備先進
科室擁有各種先進儀器:遙測心電監護、高級電除顫儀、食道調搏儀、臨時起搏器、18通道心臟電生理儀、動態血壓、十二導同步動態心電圖、大型C型臂、心肺運動測試儀、體外反搏治療儀、無創性心功能監測系統等, 能滿足心內科急危重癥的搶救及各類心臟病的內科藥物和介入治療。
突出中醫特色
在不斷掌握西醫新動態、新觀點、新技術的同時,依據中醫理論,突出中醫特色,針對中醫優勢病種如擴張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制定了規范化中醫辨證治療方案;以擴張型心肌病為重點研究病種,成功申報了第二批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研制了律復康膠囊、心悸寧膠囊、抗纖益心方、脂泰寧膠囊、五參順脈膠囊等多種院內制劑;開展了穴位貼敷、耳穴壓豆、足底推拿按摩、針灸等20余種中醫特色療法。
博采現代科技
近年來開展的心臟介入技術如射頻消融術治療預激綜合征、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二尖瓣球囊擴張術治療二尖瓣狹窄;經導管溶栓術治療股動脈栓塞癥及心臟起搏器安裝術;經皮冠狀動脈造影術、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及支架置入術, 開展具有中醫特色心臟康復技術,為廣大患者解除了病痛。
科研帶動臨床
本科目前有中醫藥治療擴張型心肌?。孕牧λソ撸┘捌湎嚓P研究、冠心病及其相關研究、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及其相關研究、中醫藥治療心律失常及其相關研究四個研究方向。近年來在各級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800余篇,出版專著50余部,主持國家級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及青年基金項目)8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廳局級60余項,并已獲各類科技獎勵20余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
科研成果
1.宗氣理論指導下的益氣升陷活血方藥逆轉擴張型心肌病心室重構,
獲2022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血管緊張素基因多態性與不穩定性心絞痛關系及中醫分型相關性應用,
獲2019年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3.急性冠脈綜合征急診冠脈介入治療圍手術期的優化與改良,
獲2018年河南省醫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4.益氣養陰、清熱活血法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療效及作用機制研究,
獲2017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5.病毒性心肌炎中醫診療關鍵技術的創新及應用,
獲2016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6.防治支架內再狹窄無創低強度激光治療儀,
獲2015年河南省中醫藥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
7.病毒性心肌炎中醫證治及應用規范研究,
獲2015年河南省中醫藥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河南省科技廳科學技術成果獎
8.心衰康顆粒干預心梗后大鼠左室重構及相關分子機制研究,
獲2013年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9.抗纖益心方干預擴張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纖維化及其分子機制研究,
獲2011年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一等獎
10.五種皂苷、黃酮類中藥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篩選與分子機制研究,
獲2010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1.益氣活血方干預心梗后大鼠左室重構及其相關分子機制研究,
獲2008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2.心肌康干預實驗性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纖維化的研究,
獲2005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13.建立心氣虛病證模型及其證候時相性、功能性和相關組織結構基礎研究,
獲200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2004年教育部科技成果獎
14.芪參膠囊治療冠心病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獲2002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